国际时报

人气指数:54
网站介绍

1968年,马来西亚经历了新加坡独立、马星汶货币分家、印尼结束对抗等重大事件后,局势开始稳定下来,强调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马来西亚五年计划得以开始推行。当时的社会,需要更多、更好的传媒,丹斯里拿督阿玛黄文彬当年积极投资发展公司,并决定创办全州第一份红黑两色套印的华文报,于是《国际时报》就在1968年10月1日应运而生。
  
《国际时报》创刊之初,并非一帆风顺,却在风雨中站稳立场,排除万难,奋勇前进。当时每日出版的张数,只有今天的四份之一,以排字平版印刷,整间报馆挤在一间店屋之中。但是董职工的办报决心却是强烈和乐观的。
  
四十年过去了,《国际时报》已经发展成为属下拥有五间公司的《黄文彬报业机构》,并开创了砂拉越华文报采用电子出版系统的先河,率先等上互联网。这些进展,蕴涵了众多同仁的心血与智慧,广大读者、作者和广告刊户的期许与鞭策。四十载岁月,国家在变,社会在变,就是华文报和读者也在变。我们在风云际会中,度过一万四千多个日子,不变的是我们的立场和信念:发扬中华文化、伸张社会正义、充当人民喉舌、为华社服务、肩负政府与民间勾通桥梁使命,促进各族团结、共建和平繁荣富强国家。
  
《国际时报》的新闻路线是据实报导、反对暴力和色情、不哗众取宠、不随波逐流;《国际时报》的评论坚持不偏不倚的立场,针砭时弊、反映人民心声、遵守社会道义。《国际时报》的内容注重社会、文化、知识和历史。这些就是《国际时报》四十年来所坚持的办报方针,也是《国际时报》雄视砂拉越报坛的主要原因。

主要版面
《国际时报》婆罗洲出版公司
包括:《要闻》、《各地新闻》、《晋汉斯省新闻》、《文莱新闻》、《北砂新闻》、《拉让江区新闻》、《中港台新闻》、《国际新闻》、《体育新闻》、《经济新闻》、《娱乐》及各种《副刊》等,该随报附送《国际周报》、《少年周报》。

专栏
《国际时报》由创刊日起,就十分重视言论版和由本地作者执笔的专栏文章。在《国际时报》发行的历史中,曾经发表许多中肯的言论,也曾经推出各种各样的专栏文章。好些专栏,在完成其使命或人事变动的情况下,告别读者。有些专栏则改换名称维持下来。其中的一些执笔者,为《国际时报》默默耕耘了数十年。《国际时报》的长期读者,应该会记得这些曾经出现过的专栏。《国际时报》早期的“二叔公讲古”、“二郎闲话”、“东拉西扯集”、“闲话篇”和“国际论坛”,都拥有不少读者。其实到今天,这几个专栏的作者,都还在为《国际时报》写稿。就是本版的《弹赞由之》专栏,也已经有十四年的历史。
  
1993年年头,《国际时报》曾经增辟了“南腔北调”和“时报辽望”两个专栏。这两个专栏,大体上是由《国际时报》的同事执笔。在经过好多个月的观察之后,我们发现单由《国际时报》的同事所执笔的专栏,虽然已经建立了《国际时报》本身的特色,但是多样化却不够,好有更多不同的笔调,有增加的必要。
  
当《国际时报》庆祝创刊二十五周年纪念和北砂汶莱版《国际时报》开始在美里印刷出版的时候,我们就策划邀请一批本州文化界老作家前来为本报写稿,以专栏的方式,每日刊登在《国际时报》上,增加专栏的内容,并且使其多样化,让他们以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笔调,自由评论,道长说短,百花齐放,丰富读者的精神食粮。
  
在《国际时报》踏入第二十六个年头的时候,我们落实了上述计划——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本州七位资深写作人,每日轮流为我们撰写一篇文章,以专栏的方式刊登出来。这个专栏,并不一定代表本报的立场,而是让撰写人按照他们的观点,或分析问题,或评论时事,或发表意见,有弹有赞。因此,我们把这个专栏叫做“弹赞由之”。
  
经过十四年的时间,《弹赞由之》专栏的作者,有的已经年逾古稀,有的则“韬光养晦”,产量减少了。近,我们又聚在一起,决定再出发。此外,配合《国际时报》言论版的改版,我们又约了一批较年轻的文友,增加《国际时报》言论版专栏作者的人数。这些作者,将在近陆续发表他们的专栏作品,希望读者们不要错过。
  
《国际时报》的言论版是公开的,是属于全体读者的,因此,各个专栏,也欢迎其他作者投稿,来稿必须附上笔名、中英文真实姓名、身份证号码和详细通讯地址。

 

采访部
Journalist Department
电话 Tel: 6082-487779
传真 Fax: 6082-480996
电邮 Email:kuching@intimes.com.my
电邮:itimes.ad@gmail.com

免责声明:
此页是<国际时报>的介绍页面,并非官方站点,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。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